“自我”永遠在欺騙我們去追求未來,我們思考著明天或明年要做些什麼事、計畫退休的生活、孩子還沒出生就先擔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。
“自我”永遠試著去迎合別人,並希望別人迎合它,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嚴重。

其實你要做的事就是稍微偏離“自我”的要求,那即是出離。

例如,你通常在咖啡中加兩塊糖,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許明天或下一刻就會死去,可能沒有機會喝一口咖啡,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塊糖,你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,你會真心誠意地說:「沒關係!」
心中是這麼想: 你並不是希望別人認為你是個好人,只不過你不認為這是生命中的大事。

當你到達這種“它沒有什麼大不了”的階段,就已經具備出離心了,那表示出離了生活中“每件事情都很嚴重”的層面。

某些人修行佛法、接受教授是希望得到財富、長壽之類的東西,或者除去障礙以完成他們的欲望。
或許你認為自己的動機比上面所說的純淨,因為你修行佛法是為了來生投胎到比較好的地方去,變得有錢有勢——佛教也不鼓勵這一類的動機。執著于此生、來生或人天道,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差別,那仍然是執著。以這種動機來修行,顯示出我們不具出離心,我們真正忠心的是自己的執著與煩惱。

如果你想體驗實相,就必須發起純正的出離心。

當然,關心此生和來世並不等於執著。但是,對於今生來世唯一有價值的關懷,就在於是否能創造出修行佛法必需的因緣——生命的真正目的,在於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發掘生命的真實意義。

即使你真的希望了悟實相,仍會發現自己有很多的執著。但不要因此而感到罪惡,責怪自己。只要永遠注意到“自我”非常聰明,它能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,操縱那些本來要用來對付它的力量而將它們轉為己用。它用來保護自己的戰術之一,就是假裝在驅除自己。

例如,當某人真正決心要修行成佛的時候,他就會開始認為自己已經脫離一切執著了。“自我”可以使這樣的人幾乎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,無論那件事多自私、多缺德,他都真心地相信,這樣做是為了佛法和眾生的利益。

 第一個自私的行為會導致第二個,一直滋生下去,直到他回到起點,完全迷失在輪回之中,卻留下了一個更強、更狡猾的“自我”須要調伏。

 

~~~《宗薩欽哲仁波切》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出離心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極簡集 的頭像
    極簡集

    極簡。集

    極簡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